近日,一封匿名举报信令一嗨租车的上市进程横生波折。举报信称一嗨租车夸大了车队规模,还夸大一部分不适合对外租赁的汽车的剩余价值,并存在把已丢失车辆计入车队等系列造假行为。尽管一嗨租车迅速启动危机公关,并聘请律师事务所“自证清白”,其上市时间也不得不由推迟到了17日。
16日,一嗨租车进一步将举报信定性为“恶意攻击”,其执行副总裁蔡礼洪也向媒体表示,公安机关已对匿名举报人展开调查。但由于一嗨租车仍处于上市前的法定缄默期,因此一嗨及蔡本人并未对此透露更多细节。
按照一嗨租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相关信息,一嗨收到上述举报信的确切时间是11月12日,当时一嗨已公布预计14日上市的计划。就此时点选择分析,举报者的直接目标可谓异常明确,即以根本来不及应对的“割喉”手法,阻止一嗨如期上市。
不过,直到目前为止,举报者只算部分达到了目的:一嗨14日上市的计划虽被搅黄,但也只是推迟了三天。更重要的是,虽有德意志银行11月初退出承销团引发市场猜测,但无论是收到举报信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,还是剩下的两家主承销商高盛与摩根大通,这些关键机构似乎均未受到举报信影响,而是继续与一嗨合作完成上市操作。
尽管举报信内容真伪仍然有待进一步核证,但此次一嗨的危机公关表现却是可圈可点。在此前多只中概股因财务造假指控而遭遇美国监管处罚、美国市场对中国上市公司整体形成负面观感的不利背景下,一嗨没有中止上市进程,而是在聘请美国律师事务所“调查澄清”后,坚持完成上市及接受投资者检验。
这种至少在表面上“君子坦荡荡”的举措,对于高度看重程序正义和法律手段维权的海外投资者而言,反倒在短期内有助于改善他们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形象认知。